对于防止混凝土凝固,首先要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低温条件下,适当增加水泥用量,因为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热量,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温度。同时,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灰比,可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并且添加适量的早强剂和防冻剂,早强剂能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让混凝土更快具备抵抗低温的能力;防冻剂则可降低混凝土的冰点,防止其在低温下结冰。例如,在一些寒冷地区的冬季施工中,会在混凝土中添加复合型的外加剂,既包含早强成分又有防冻功能,有效保障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其次,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加热。可采用加热水的方式,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加热水对提高混凝土温度效果显著。当水温过高时,可先将骨料与热水混合搅拌,再加入水泥等其他材料,避免水泥因水温过高而出现假凝现象。另外,也可以对砂、石等骨料进行加热,如通过蒸汽加热或暖棚加热,使骨料温度升高,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温度,确保其在泵送和浇筑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不易凝固。
在防止泵车设备受损方面,要做好设备的预热与保温。在泵车作业前,启动发动机并让其怠速运转一段时间,同时对液压系统、泵送系统等关键部位进行预热,可以利用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或专门的加热设备对液压油、润滑油等进行加热,降低其粘度,使各部件能够顺畅运行。作业过程中,对泵车的水箱、管道等易受冻部位包裹保温材料,如岩棉、聚氨酯泡沫等,减少热量散失。例如,对泵送管道采用电热带缠绕保温,电热带通电后产生热量,维持管道内混凝土的温度,防止其在管道中凝固堵塞管道,同时也保护管道不受低温冻裂。
此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与流程也很重要。尽量选择在一天中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进行泵车作业,如上午 10 点至下午 3 点之间。并且缩短混凝土在泵车中的停留时间,加快泵送和浇筑速度,减少混凝土暴露在低温环境中的时长,降低凝固风险,同时也减少泵车长时间连续作业带来的设备损耗。通过以上多方面措施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应对低温环境对泵车作业的不利影响,确保混凝土浇筑工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