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车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堵管是较为常见且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凝固在管道内,造成设备损坏、施工延误等严重后果。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
首先,当发现堵管迹象,如泵送压力突然升高、泵送量急剧减少或完全停止时,应立即停止泵送作业。防止继续强行泵送使堵管情况进一步恶化,避免对泵车的液压系统和泵送机构造成过大的压力冲击和损坏。
接着,操作人员要迅速查明堵管的大致位置。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泵车的泵送压力变化情况以及管道的振动情况来初步判断。如果是靠近泵车出口处的管道堵塞,压力升高会较为明显且管道振动异常;若是远端管道堵管,则压力变化相对较缓,可结合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推测。
确定堵管位置后,对于靠近泵车出口或较易操作部位的堵管,可以尝试采用反泵操作。反泵是将管道内的混凝土往回吸,有可能使堵塞的混凝土松动并被吸回料斗。多次反复进行正泵与反泵操作,同时配合人工对堵塞部位的管道进行敲击和振动,促使混凝土恢复流动。但要注意反泵操作的时间和次数,避免混凝土在料斗内堆积过多导致溢出或其他问题。
若反泵操作无效,则需要对堵塞的管道进行拆卸清理。在拆卸管道前,务必先将管道内的压力完全释放,防止混凝土喷射伤人。然后,从堵塞部位的下游开始,逐节拆卸管道,将堵塞的混凝土清理出来。清理过程中,可以使用工具如铁棍、锤子等将混凝土捣碎并取出,但要注意不要损坏管道内壁。对于较长且难以清理的堵塞段,可以采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将混凝土冲散并清除。
在清理完堵塞的管道后,重新安装管道时要确保连接紧密、密封良好。安装完成后,先进行空机试运转,检查泵车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正常,然后再进行少量混凝土的泵送试验,观察泵送是否顺畅,压力是否稳定。如果一切正常,方可逐步恢复正常的泵送作业量。
总之,泵车作业过程中发生堵管时,操作人员要保持冷静,按照停止泵送、查明位置、尝试反泵、拆卸清理、重新安装和试运转的步骤有序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堵管对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